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早盘:美股转涨 道指上涨140点!

早盘:美股转涨 道指上涨140点

时间:2025-07-05 22:36:53 来源:应付裕如网 作者:知识 阅读:650次

北京时间1日晚,早盘转涨美股周五早盘转涨,美股道指上涨140点。道指点投资者继续关注担心通胀飙升、上涨联储激进加息立场以及经济衰退等焦点问题。早盘转涨

道指涨140.08点,美股涨幅为0.46%,道指点报30915.51点;纳指涨36.07点,上涨涨幅为0.33%,早盘转涨报11064.81点;标普500指数涨18.97点,美股涨幅为0.50%,道指点报3804.35点。上涨

对经济衰退与通胀失控的早盘转涨担忧交织影响,使风险资产周五继续成为抛售的美股目标。鉴于美联储官员重申坚决要让物价涨幅回到2%的道指点目标水平,投资者正在评估激进加息可能对经济的冲击。

法国安盛保险麾下IM Core首席投资官Chris Iggo表示:“利率和通胀市场认为,货币紧缩将足以降低通胀,但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让经济增长付出代价。”

周四是第二季度和上半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在第二季度,标普500指数下跌了16%,创2020年3月以来的最大季度跌幅。今年上半年,该指数下跌了20.6%,创1970年以来的最大同期跌幅。对比1月初的近期高位,目前标普500指数已下跌了21%以上,已进入熊市。

道指和纳指也未能幸免。道指在第二季度下跌了11.3%,上半年跌幅超15%。

纳指在第二季度下跌了22.4%,创2008年以来的最大季度跌幅。今年上半年,纳指下跌了29.5%。对比去年11月创造的历史高位,纳指已下跌32%,仍深陷熊市区域。

今年上半年美股大幅下跌的同时,美股投资者一直在努力应对不断飙升的通胀压力与美联储激进加息的预期。周四公布的5月核心个人消费支出(PCE)价格指数——美联储首选的通胀指标——同比增长4.7%,虽然略低于市场预期,但仍处在数十年来的高位。

美联储也加大了应对物价飙升的力度,在6月加息75个基点,为1994年以来最大幅度的加息行动。

几周前的联邦基金期货预计明年利率将达到4%,而现在显示市场预计利率将在2023年中期下调,最高利率将低于3.5%。

通胀飙升与联储激进加息这两个因素,都加重了对经济衰退的担忧。在此之前,已有数据显示美国第一季度GDP萎缩1.6%,而亚特兰大联储银行的GDPNow追踪工具显示,预计美国第二季度经济产出将再下降1%。

Marketfield资产管理公司分析师Michael Shaoul表示:“要说有什么可以让我们有稍微感放心的话,那就是这种幅度的普遍下挫很少会连续几个季度发生。但这并不等于说将来就一定不会有更进一步的下挫。”

周五的新数据显示,自2020年第一波冠状病毒大流行以来,欧元区上个月的制造业产出首次下降。

对市场最新鲜的冲击来自于欧元区六月CPI,其中名义通胀率8.6%不仅超出预期,也是欧元区自成立以来的新高。叠加拉加德、鲍威尔本周强力表态“恢复价格稳定是第一要务”,加息加至衰退的概率正在进一步提升。

焦点个股

公司预计二季度净利润在16亿-19亿美元之间。

科技股价走低,此前该公司发布了由于令人失望的第四财季业绩指引。

Kohl‘s股价重挫,该公司出于消费者支出疲软的理由下调了第二财季的展望,并终止了出售业务的谈判,称零售环境自招标程序开始以来已经恶化。

受伦铜跌破8000美元影响,股价走低。

美国铝业股价下跌,此前伦铝跌穿2400美元创一年新低。

首席会计师出售股份。

Benchmark给予兄弟探索公司买入评级和26美元目标价。

公司同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支付2500万美元,以了结与一项期权交易策略有关的欺诈指控。

传三大客户下调订单量。

小鹏汽车6月交付15295台,同比增133%。

汽车6月交付13024台,同比增长68.9%。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 更便利!河南9城市实现住房公积金互认互贷
  • 猪价反弹上市公司喜忧参半 正邦科技员工持股计划浮亏近7成
  • 经济大省稳财源:前7月全国财力10强城市,6强来自江浙沪粤
  • 欧盟批准为氢能开发项目提供52亿欧元支持
  • 小米2022年第三季度营收705亿元 经调整净利润21亿元
  • 流感三价疫苗和四价疫苗哪个更好?
  • 俄铝成员公司与En+的联系人订立新维修服务合约
  • 2022年9月22日涨停板早知道:七大利好有望发酵
推荐内容
  • 茅台酒11个月销售破千亿背后,“I茅台”挤压传统渠道“利益”,1935颓势已显
  • 共青农商行原董事长陶燕琴被开除党籍:以贷谋私,靠贷吃贷
  • 沪苏浙发布17条政策 支持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发展
  • 余承东背水一战
  • 国资委将通过专业化整合 弥补科创短板
  • 国家发改委:加快突破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持续提升全产业链核心竞争力